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VIP免费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_第1页
1/6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_第2页
2/6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_第3页
3/6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3)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4)走近作者并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准字音,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通过启发、点拨和讨论等方式,理解象征手法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学生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时代意义。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日”与“月”字放在一起可以组成“明”字;看到“明”字,同学们会想到哪些词语呢?(学生:明亮、光明、希望)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别以“日”字与“月”为标题的两篇短文,看看文中是不是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呢?二、阅读课文、感知课文(《日》)1. 个人示范读。2. 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3. 个人示范读。(前后比较朗读,整体体会文中情感)4. 学生齐读。三、整体感知《日》1. 日给我们的感受如何?学生:光和热2. 文中用了哪两个事物来表现出对光和热的追求?学生:飞蛾与夸父3. 结果如何?学生:都死了。4. 作者对这种行为的态度如何?学生:赞美。5. 飞蛾和夸父追“日”的结局都是死亡,但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去赞美它们呢?学生: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四、联系背景、分析象征、体验情感1.(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① 作者介绍: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 “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巴金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和“鲁迅、老舍、茅盾、郭沫若、曹禺”并称为“现代文化史上的 6 位文学大师。② 背景介绍: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的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做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发内心情感。2.如何理解“光和热”和“寒冷的、寂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