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能源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一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上海市为例,总结了近年来上海能源消费的演变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国内和国际比较的视角对能源经济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综合考虑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因素,对未来能源需求规划,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耗 经济结构 能源安全 能源作为城市经济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是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也是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正常运转的“血液”,能源问题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能源供不应求的局面日渐突出。上海作为一个高耗能城市,其能源消费总量在国内各大城市居于首位,同时,由于本地能源匮乏,上海又是典型的能源依赖型城市,一次能源几乎 100%依靠区外调入,二次能源基本自给自足,但在能源需求高峰时期供需缺口较大。因此,适时调整能源规划、正确协调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利用的节约化、生态化,是关系到上海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课题。 上海能源消费的演变特点 (一)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1990~2005 年 15 年间,上海经济以年均 11.95%的高速度增长,同时,伴随着人口增长、经济高速发展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全市能源消费量呈明显增长趋势,能耗总量从 1990 年的 3191 万吨标准煤增加到 2005 年的 8069 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 6.38%。对比 GDP与能源消耗的增长情况,可以看出,1990~2005 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有所波动,1990 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 1.06(说明能源消费增长快于经济增长),之后均低于 1,1997 年、1998 年最低为 0.24,2005 年为 0.81。总体来看,之所以能够以能源消耗的低增长速度来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一方面归功于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所带来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无关系。剔除价格因素影响,按 1990 年可比价格计算,万元 GDP 综合能耗不断降低,且能源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第二产业用能比例最高而能源利用效率最低 在能源终端消费量中,生活消费部分总量有所增长,但所占比重基本稳定在 7%-8%的水平上;生产消费中,第一产业用能比例基本稳定在 2%左右,第二产业用能比例最高,但总体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用能比例逐年上升。从三次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及其变动情况来看,第三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