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教学反思以下是关于编织教学反思,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篇一:编织教学反思一次尝试一次成长。劳技,按我粗俗的理解并是劳作中掌握技法。因此就朝着要培养学生一种动手能力这样的方向去备的这节课。仅拿教科书,开始了劳技的第一次尝试。这课之后,我也迈出了成长的脚步。1、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一次试教,在学生看完老师做的小挂件后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学生也只是跟着老师完成这样一个目标,一个任务而“为什么要去做这样的挂饰呢?”学生不是很清楚。缺少了些学生学习的动力,内驱力不够。于是后来的课就做了改动在揭示课题后设计了两个问题:“这些挂件有什么用?”“假如你有这样一个挂饰,你想把它们挂哪里?”学生就很明确为什么去编织,因为他们自己需要这些小挂件,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很多,兴趣也更加浓烈了。2、怎样让学生的小挂件更加协调、美观?这课不单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在于学生的审美意识的提高。而昆阳七小的孩子在这方面可是很薄弱的,学生可能会把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材料随意组合,到最后出产的挂件就只能用杂乱来形容了。考虑到这点,几个环节上稍加了教师的引导。在展出教师的挂件时都会大致介绍下采用哪些挂珠,什么颜色。稍稍的给学生一个引导。后面特别出示教科书上“玲玲的设计方案”,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挂件要有挂环,串珠的时候是左一颗右一颗协调分布。让学生知道那样会显得更加协调更加美观。后来在老师演示制作时也强调怎样在编织的时候不让材料都堆积在一个方向,形成另外一侧过于单调。课堂上学生有注意协调了,但存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依然存在很多学生编织时把串珠堆积在一个方向。3、有创新意识,但还不够本教材很注重“设计”,比如玲玲的设计方案。我有意识让学生去观察玲玲的方案,然后自己进行设计,自己创新。可是在这堂课上教师示范的是三股线的编法,多数学生模范老师来完成,只有一个学生采用了之前教给他的两股线的编织。模仿学生都会,创新还比较缺。4、考虑还不周到劳动与技术,也在培养学生生活工具的使用。线头的修饰需要用到剪刀,为了不让线松掉需要打火机。刚开始考虑到三年级学生还小,为安全问题,就省掉了学生使用打火机。后来才了解到:打火机是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学生要学会生活,也必须要学会使用这些生活工具。但在这之前得要调小打火机的火焰。是呀,我删除掉的环节,也是剥夺了他们使用生活工具的机会,这好比怕孩子摔倒就不让孩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