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练习课教学设计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年版内容来源: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课时: 第一课时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主备人: 孙灿 / 惠厂小学副备人: 李芬灵 / 惠厂小学备课时间: 2017 年 1 月 15 日编号: ____________ 课题因数和倍数课时1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通过分类、比较、小组交流的活动,能举例说明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通过练习,能全面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发现因数与倍数个数的规律,并能说出这个数因数、倍数的最大、最小值。3.联系已有知识,能辨析“因数”和“倍数”的相关概念。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在 1— 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 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2)在 1— 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2.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今后学习分数,特别是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较之过去的实验版教材,在表示形式上进行了改变,采用除法的表示形式更便于学生感知因数与倍数的本质意义,领悟到这两个概念反映了整数除法中余数为0 的情况,有利于避免学生误解。3.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经验,对整除的含义有比较清楚的认识,通过前测,了解到学生虽然对因数和倍数这两个数学名词不陌生,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更不了解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大部分学生把“因数”“倍数”与以前学习过的“因数”和“倍”混为一谈,需要着重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加以辨析。由于“因数”和“倍数”属于数论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很难结合学生生活的实例诠释其意义,因此教学时应该注重让学生经历、发现、总结的完整过程,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评价任务1.会按照能否被整除的标准给9 个除法算式分类,并能结合具体除法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目标一)2. 在练习本上写出找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过程,在同桌讨论、全班集体交流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借助游戏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发现其最大、最小值,以及个数的规律。(目标二)3. 借助判断对错的活动,能说出本节课所学的“因数”和“倍数”与前面学习的“因数”和“倍”的有何不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