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五: 在教学中怎样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要点】(1)情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2)态度是对一定对象的评价和所持的心理倾向,是对人、事、物的简化概括的看法或反映;(3)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处理普遍性价值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其中理想、信念、信仰是最深层次的价值观,道德观是价值观的重要方面。【资源链接】[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 初中化学》教育科学出版社,林志强主编[2] 《三维目标整合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李亦菲着译【学习心得】。。情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态度是对一定对象的评价和所持的心理倾向,是对人、事、物的简化概括的看法或反映;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处理普遍性价值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其中理想、信念、信仰是最深层次的价值观,道德观是价值观的重要方面。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课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科学课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科学素养所涵盖的目标主要有: 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知识、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方面。因此,在课程活动中,作为教师,就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从而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联系实际教学,想到学生固有的情感态度及生活、学习习惯,使我们感到在科学课教育中,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所涵盖的诸多教学目标中,实施起来最困难的、成效最不显着的,但最具价值的也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象课标中所说, 它不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 “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亲自参与活动,去日积月累,感受、体验、与内化,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成,并且不是孤立进行的。。。。能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对科学课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科学课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科学的信心;初步认识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科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对于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投入, 你投入多少也不会算多, 因为它没有量化的结果,但它却能通过被学生感受、体验、内化后显现出来,成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