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 2016 年版)一、 2 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 2 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 ICD-10 :)进行高血糖控制及并发症治疗。(二)诊断依据。根据《 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 1 3 年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 年)、 《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2014 年)、根据《 2013 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2013 年)。明确有糖尿病诊断;有以下 2 种或 2 种以上并发症者;1 ) . 出现以下任何一条通常考虑其肾脏损伤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1)蛋白尿;(2)肌酐(或 EGRF升高;(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任何一期慢性肾脏病。2 ) . 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视网膜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静脉串珠、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纤维增生等。3 ) . 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周围神经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或)电生理的依据;排除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原因(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周围神经病、营养缺乏、中毒、异常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4 ) . 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周围血管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1) CD有代谢性高血压:其特点是糖代谢紊乱先于高血压; ②心脏表现:出现胸闷、活动后气喘,心脏扩大,心率增快并固定,心音低钝、颈静脉充盈,端坐呼吸,唇指发绀,肝脾肿大等,严重者表现为心力衰竭、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C3 下肢血管表现:患者皮肤温度降低, 皮肤颜色改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溃疡或坏死,行走不能持久,行走时乏力感加重,休息2-3 分钟后可缓解,逐渐可出现间歇性跛行。随着病变的进展出现静息痛和肢体疼痛。(2)或有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显示血管病变:O 1 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增厚 ;①多普勒踝动脉 / 踝肱指数 / 经皮氧分压提示缺血或低灌注; O 3CT/MRI检查提示缺血或出血,CTA或 MR提示有血管病变 ;④或指压试验阳性,肢体抬高试验阳性。(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 2013 年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01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