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声音的产生:(1)物理学中, 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声源 。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2)声音是由于物体 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3)人说话时靠 声带振动 发声的;清脆的蟋蟀叫声和蜜蜂的嗡嗡声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乐器中管.乐器是靠 空气柱的振动 发声的、弦.乐器是靠 弦的振动 发声的。2、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 介质 传播,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均可作传声的介质。(2)声音在介质中以 声波的形式 传播。(3)真空不能传声。(4)单位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5)声音在 不同介质 中传播的快慢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 固体 中传播最快..,液体 中慢些..,气体 中最慢..;在同一介质中,声速还跟 温度 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6)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声音的接听过程:(1)人耳的主要结构有 外耳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及听神经 。(2)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 ,这个振动经过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传给耳蜗 ,再通过 听神经 将信息传给 大脑,这样就产生了 听觉 。4、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 产生的,并通过 空气传到学生的 耳朵 ,引起耳内 鼓膜的振动 ,,再经过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传给听觉神经 ,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 大脑 。5、声音的三要素是: 音调、响度、音色。(1)声音的 高低..——音调。①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 来表示,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 频率 ,单位为 赫兹 ,简称为 赫,符号为 Hz。②音调的高低由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决定的, 频率 越大 ,音调越高 。③可用波形 来比较频率,相同时间内,波的 个数多...,频率 高.,音调 高.。(2)声音的 强弱..(即 大小..)——响度。①响度跟 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还跟 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 越近 ,响度越大 。②用波形来比较振幅,振幅 小.,响度 小.。2 (3)声音的 品质..——音色。 ①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音色是 不.同.的。②在许多人同时讲话时,即使未看到人,我们也可以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不同的乐器, 即使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凭听觉我们也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原来,这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