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 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查阅资料、问卷法实验法自然实验: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循环实验教育实验统计法4.2 主干课程主干学科: 教育学 、心理学、卫生学,生理学,神经生理学,营教育学 养学,钢琴,舞蹈,绘画美工,人类学 ,社会学,生态学,遗传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学科关系密切主要课程: 教育学、 教育学概论 、普通心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 学前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游戏学原理、教师口语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幼儿园见识、实习、幼儿师范学校实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一般安排 6--8 周(六十天左右);在大三即第六学期末组织试讲,第七学期实习、考普通话证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此外, 有部分地区因环境特殊,也有根据国家或地方政策安排在校学生去偏远地区进行支教(进行为期3--4 个月即一学期的支教,包括实习)。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学位4.3 发展历史学前 教育学 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 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 法国 启蒙思想家J.-J. 卢梭的影响下 ,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 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 于 1837 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 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 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福禄贝尔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他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 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还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他的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1826) 、《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 、《幼儿园教育学》(1862) 。虽然福禄贝尔教育理论中有唯心主义观点,但他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19 世纪后期,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为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新教育 ”运动中学前教育的代表人物,意大利教育家 M.蒙台梭利和比利时教育家O.德克罗利,通过对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实验,提出了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蒙台梭利提出: 学前儿童经历各种敏感期,易于学习某些知识和技能; 教育主要在于提供适合于儿童发展的环境,通过儿童的自由活动促进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