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铺陈、虚拟,称谓转换的写法结构文章,懂得怎样组织行文的好处。2.指导学生品味本文人格化腊梅所赋予的多重人格精神,理解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教学重点】1.让学生把握文章借物抒情的手法,借咏叹腊梅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生存,展示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魅力。2.把握虚拟式作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铺陈式叙写的方法及作用,同时理解文章中“你”字的称谓转换及作用。2. 引导学生围绕腊梅的人格化精神,查找相关资料,深化对腊梅形象及其所包含内蕴的认识。【教学方法】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采用比较阅读、听说读写结合等手段,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在轻松、开心学习的同时,高效率的达到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一、朗读课文,疏通文字,认真思考课后练习。二、广泛查询有关赞梅的诗文、故事、音乐、歌曲。三、查找作者赵丽宏的相关资料,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以上的三个预习作业,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准备在上课的时候全班进行交流。)四、运用网络查找腊梅的图片、梅花的有关知识。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梅花的相关知识、作者及其作品等学生查询的结果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出示两首颂梅诗,把它们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包括粗读、细读、重点品读,从而整理出文章的写作思路。一、课文导入用王安石的《咏梅》导入课文:墙 角 一 枝 梅,凌 寒 独 自 开;遥 知 不 是 雪,为 有 暗 香 来。同学们,你们读到过这首诗吗,你们能理解王安石这首诗的含义吗?解析:这首诗以梅比喻人的高洁、刚毅的品格。那墙角边的几枝梅花,迎着严寒独自开放出洁白的花朵。远看就知道不是雪,因为有阵阵清幽的花香飘过来。突出了梅花的耐寒、高洁和清香。的确,梅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所吟诵的对象,梅花也往往作为人自身高洁、刚毅的品格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赵丽宏笔下的梅花,他又是从哪个角度来赞颂梅花的呢?二、作家作品简介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 年出生于上海市区。1968 年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种过田,当过乡邮员、教师。1977 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 年大学毕业后到《萌芽》杂志社工作,曾任编委、诗歌散文组组长。1983 年被选为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1987 年应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