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质疑能力始于数学语言表达武汉东湖开发区花山小学周伟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标也提出应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可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非常重要。可是,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依旧不尽人意,学生所提的数学问题或和数学本身没有直接的关系,或问题描述繁冗,有很多的非数学语言作为修饰,还有的甚至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数学问题。究其本质原因,是学生数学语言的缺失,这也正是数学教师应该重视的。 一、在学生的生活语言中生成数学语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把握,往往是靠生活语言的积累,在表述上有很大的随意性。 例如,主题图一共有 8 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 4 个桃子。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已经是平均分了,但是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和表达习惯的影响,他们在表述的时候经常会说成:“有 8 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其实这样表述与平均分的表述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纠正,最终使学生学会用比较科学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成“一共有8 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要特别强调“平均分”,这正是学生所欠缺的。 又如,苹果的个数比梨多 3 个。学生只会简单地说苹果多,梨少。这是学生的生活语言,应该引导学生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在反复的交流练习中让学生体会“比较”是相对而言的,所以要说清楚是什么和什么比。课堂教学中善于捕捉学生的生活语言,加以引导转化成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师尤其是低段教师的首要任务。 二、在课堂小结中提炼数学语言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过程,应该用准确、规范、严谨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让学生真正从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过渡。 例如,学习“小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一位小数 0.1 就是 1 元的十分之一,再经历一张正方形纸的十分之一、一条线段的十分之一,在进行小结的时候,让学生体会 0.1 是表示把“整体 1”平均分成 10 份,表示这样的 1 份;0.01 是表示把“整体 1”平均分成 100 份,表示这样的 1 份……形成统一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通过有效的课堂小结,可以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数学概念、性质、特征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进一步提炼,并使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科学和严谨。 三、在板书中巩固数学语言 有效的板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