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转变的几点做法时代在发展,理念在进步,沿用几十年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有着巨大的冲击与改变。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建立新型的教学方式,素质教育才能得以顺利的推进。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几点做法。一、在师生交往关系上,变“压抑”为“和谐”从教几年来,我深知如果教师总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子,或以居高临下的发问甚至责问,或打断学生的回答,或学生答错时斥骂,不善于表扬学生等,这样长期下去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会处于压抑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期待着学生上课时思维活跃、能踊跃回答问题,于是我转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教师要甘愿蹲下身子与学生相处,置学生以平等的地位,搭建交流的平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情愉悦,思维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例如,在课堂上我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亲切、平等、“朋友式”的语气与学生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自由飞翔。经常鼓励学生勇于发言,例如,“你能把你的想法向大家说说吗?”“大胆地尝试说一说,说错没关系的”。当学生回答后,除了生生互评外,对于学生的正确又独特的想法我充分表扬,让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于学生的不同的想法我尊重理解;对于学生的错误理解我宽容并引导,让学生感受到错误并不可怕,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可向学生说:“虽然你的想法不够正确,但错误并不可怕,你有勇气站起来说出你的想法,这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样的教学贯彻整个课堂的始终,这不仅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爱上你所教学科,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二、在教学基本理念上,变“灌输”为“探究”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往往是通过教师用语言简单地把知识“传授”或强加于学生,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思维难以发展,固然,学生成了一台台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整日死记硬背,生吞活剥,似懂非懂,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完全失去自我。为此,教师须转变观念,站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观上,把学生作为一个个研究者和发现者,建立一种以学生为探究活动主体的“输出式”教学。教育家波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