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知识专题复习一.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商品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货币1.本质:一般等价物2.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3.基本职能: ① 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货币表现商品价值叫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② 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4.纸币(1)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是国家强制使用的。(2)职能:它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有些国家的纸币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4)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次数)(5)注意:国家能够规定纸币的发行量,规定纸币的票面值,但不能规定纸币的购买力。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所以,纸币的购买力由市场决定。(6)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下跌。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经济衰退。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实质纸币贬值。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实质纸币升值。成因① 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投资过热;(成本上升)等。① 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短期内适度的通货紧缩使得纸币升值,物价下跌,居民的购买力增强,给居民带来实惠。但从长远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造成生产萎缩,失业率增加,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措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发行量、信贷政策);从根本上说,要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调节进出口贸易。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