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代数”教学建议 与传统的小学数学相比,“数与代数”这个部分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转变是:“把数学看作是大量概念的记忆与技能的掌握”转变到“认为数学是一种数感形成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数学素养的提升,不是学习一些孤立的概念与技能。针对此,特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课堂教学建议: 一、了解各学段目标、各册知识分布,使教学“适度” 我们知道,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一个突出特点是:逐步渗透、螺旋上升,所以,作为教者,了解各个学段教学目标,以及各册知识点的分布,从而使每节课的教学“恰到好处”是至关重要的。 二、明确不同知识板块内容处理上的个性特色 小学阶段的“数与代数”与其他三个知识领域相比,涉及面最广、知识点最多。具体来说能够分为以下几个内容板块:数的理解、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以及探索规律,另外解决问题的教学是融入其中的。所以,下面我们将从6 个方面实行具体的阐述: (一)数的理解——理解意义 培养数感 数的理解在小学阶段主要分为理解整数、理解分数、理解小数、理解百分数和理解负数五大块。 1、数的教学以理解数的意义为重点。 理解数的意义包括: 数的含义。如:理解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探索各种数之间的联系,会实行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能感受大数的意义并实行估计,知道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计数技能。如:能认、读、写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理解数位,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识别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如:理解“<,=,>”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会比较小数、分数、百分数大小。 数学交流。如:能使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实行交流;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 数学活动。如:能找出1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小于100 的所有倍数,知道2,3,5 的倍数特征;能找出10 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能找出1——100 中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针对此,具体建议如下: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 案例1:“0 的理解”(人教版一上) ①(出示0 的卡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