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 作者介绍: 李贺(约公元791 年-约817 年),字长吉,汉族,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 原文: wúsīshǔtóngzhānggāoqiū,kōngshānníngyúntuíbúli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jiāngétízhúsùnǚchóu,lǐpíngzhōngguódànkōnghóu。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kūnshānyùsuìfènghuángjiào,fúróngqìlùxiānglánxiào。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shíèrménqiánrónglěngguāng,èrshísānsīdòngzǐhuáng。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nǚwāliànshíbǔtiānchù,shípòtiānjīngdòuqiūyǔ。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mèngrùshénshānjiāoshényù,lǎoyútiàobōshòujiāowǔ。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wúzhìbúmiányǐguìshù,lùjiǎoxiéfēishīhántù。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字词解释: 1.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箜篌:古代弦乐器。又名空侯、坎侯。形状有多种。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2.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张:调好弦,准备调奏。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3.空山句:《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此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4."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素女"也是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5.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6.昆山:是产玉之地。"玉碎"、"凤凰叫":形容乐声清亮; 7."芙蓉泣"、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 8."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这句是说乐声使全城气候变得温馨。 9."二十三丝":《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