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团风县团风小学 甘莲英课外阅读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学生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强调“九年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因此,教师应采用一定的方法技巧,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一、选择课外读物,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将学生的“要我读”的思想转化为“我要读”。1. 课外阅读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表现欲旺盛的特点。学生只有产生阅读的想法,才会主动地去阅读。对于那些初开始阅读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介绍要读的文章的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常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故事人人爱听,特别是小学生尤其喜欢听故事,我在讲完故事后鼓励学生去阅读相关的书籍,或者只讲故事中精彩的片段,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问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2.课外阅读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由于年龄、性别、性格等原因,各自的喜好也不同。教师应根据其特点,引导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籍,培养阅读兴趣。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阅读以图画为主的带拼音的童话故事、民间传说、《三字经》、《弟子规》等,生动活泼,颜色鲜艳的画面不仅给人美的享受,而且很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引导阅读中外名著、历史题材的传记、小说等。3.课外阅读要能陶冶学生的精神世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由名篇名著中节选而来的,教师可以结合这些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书籍。如在学完《蜜蜂》后,引导学生阅读法布尔的名著《昆虫记》;学完《窃读记》后引导学生去阅读林海音的名著《城南旧事》。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当我们看到学生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而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于学生心灵的滋养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其实,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教学生学会语文,但它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丰富的情感世界,锻造他们那儒雅的气质,高尚的情操。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