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应用宾州镇中心学校 刘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中国教育遗留的问题的是什么?是应试教育,因为应试教育抹杀了孩子们的创新与个性。如何能够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保持孩子们的创新和个性?我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这个问题。在十几年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方法、策略、观念充斥着教育世界,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怎样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并学会学习?本人结合科研课题研究中就思维导图这一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浅谈其在我校科研研究中,思维导图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点滴尝试。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被誉为“21 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又称脑图(Mind Map),是英国教育兼心理学家 Tony Buzan(托尼·巴赞)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 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节拍、音符和纹路),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近年来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在世界和中国被广泛应用在学习及工作方面。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思维成长最活跃的时期,如果教师能尽早地掌握这样一门高效的心智开发工具,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思考和记忆培养上更胜一筹,实实在在地赢在起跑线上。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的案例 1.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课文内容结构,培养学生的想像、复述和分角色表演能力。小学生的知识经验一般比较表层,其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思维导图具有将知识可视化的特性,它凭借图形、线条、符号等方式的连接,将复杂的知识体系以结构图的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因此从思维导图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