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现代教育行为心理学》认为: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主倾向性,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觉的、主动的、持久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是一种学习动力、冲击力、人生内涵的定型。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本体自信心的一种积极、进取、阳光的面世态度。 主动学习是良好自信心的表现。作为现代中学生,作为新时期的阳光、青春的主体的学生,别人不督促而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是一种良好的人生品质与美丽而富裕心性与个性地张扬。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主动学习是良好个人品质的体现。主动学习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国家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视个人进步与祖国繁荣富强、民族兴盛为己任之大志之人,因此也一定是一个能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无限创造力的人。 主动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责任和使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一切的一切,都在召唤着我们要“与时俱进”,这是祖国和历史的必然。 主动学习也是我们中学生当下要做的要务,且不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也不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更何况“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是主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是学习活动中的“主角”。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预习、解决。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运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