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区域信息化建设宜城市孔湾中学 段迎旭 李海英 面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区域信息化推进工作的迅速发展,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技术和硬件设备已不是突出问题,制约这些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传统教育观念与现行教育评价-管理体制的束缚。而对于那些边远、贫困地区和基础薄弱学校而言,经费的投入与保证仍然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缺乏对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系统规划与管理,缺乏对区域教育信息化中投资-效益监督与管理的有效机制,造成一些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硬件浪费严重,但软件资源相对缺乏,优质资源无法共享的现状。 教师培训作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培训者的观念、素质和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考核与评价问题、校本培训问题、教师信息素养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前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障碍和瓶颈。 一、问题分析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复杂社会系统工程,以学校为单位封闭、孤立建设校园网,既缺乏网络管理人才和资金,又难以建立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而且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必须打破以往封闭的教育管理系统,开展跨学校、跨区域的合作,推动教育信息化整体、协同发展,这显然是当前我国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和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提出,就是超越孤立的教师个体、学校个体,从一个更宏观、更整体、更系统的视角研究和思考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大问题。 当前区域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管理部门——教研、科研、培训及电教(电教馆、教育信息中心)等部门,在教育信息化的决策和实践中存在多重领导、管理交叉混乱、职责不清等问题,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与合作。同时,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政策制定及具体实施操作方面缺乏系统、整体的规划与协调,缺乏从一个区域的整体层面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规划、配置及有效使用,致使各学校、各部门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与开发,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二、解决方法 随着我国区域教育信息化实践的不断发展,各地正在探索和尝试着许多具有开拓和创新性的问题解决方法与策略:从资金和硬件投入的竞争转向对区域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的关注,从教师个体独立开发课件的行为向教师群体跨学校、跨学科共同创建教学网站和教学资源的转变,从传统的讲授模式向师生共同探索创造新型学习模式的转变,从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