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中国传统节日的道德价值及现代意义来源:浙江文明网作者:浙江工商大学常建军编辑:汪维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被国人接受,而中国本土的传统节日却越来越被人们忽视,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侵蚀越来越明显。而周边的韩国、日本等在传统节日的维护上却显示出极其的重视,反观中国大陆对传统节日的保护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在经历韩国端午申遗风波之后,不管是学者还是民众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节日。中心城市在经历 13 年春节禁止燃放爆竹之后在 2006 年开始限定时间区域进行燃放,2008 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被确定为法定假日等等一系列举措显示了中国政府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但传统节日的启示意义并没有充分发扬,而是停留在简单的表面,忽视其深层的内涵。在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前,我们需要振兴我们传统节日,更需要对其包含的道德价值进行发掘、转化,体现传统节日深厚的道德价值,使人们在节日中感受传统道德的力量,为现代社会提供新的道德资源。一、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的节日,有的已经消失,也有很多至今仍在被人们熟知。流传至今的节日经历了每一个时期的积淀,逐渐积累了丰富的道德内涵,不仅影响着过去人们的生活,还将继续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以至其他民族的人。在发展中形成其特殊性,那就是内涵形式丰富性,影响深远性,富有道德性。丰富性。传统节日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每个节日都有其仪式、物质载体等。比如春节,贴福字表达对生活的良好祝愿,大红色彩代表一种喜庆色彩,守岁是对来年生活的期望,压岁钱是长辈对孩子们的祝福,还通过贴春联、放爆竹、拜年等一系列民俗活动表达对未来生活得期盼。在端午节,不仅吃粽子、赛龙舟,还对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彰扬。在清明节有折柳、戴柳、放风筝、祭祖、扫墓、踏青等习俗。元宵节闹花灯、吃元宵,在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期盼团圆。丰富多样的仪式物质包涵着民族历史形成和积淀下来的心理、性格、信仰、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的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最具特色的展示。传统节日还是一个民族优秀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美工技艺、文学艺术、传统道德的重要载体。2/7深远性。流传现在的几大传统节日,一般都具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春节、元宵、端午、七夕、重阳等,在汉代已基本定型,清明、中秋在唐代也已出现。这些传统节日伴随着民族的生产与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