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借用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诗和大家谈谈小学生写人作文。孟郊是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所谓“苦吟”诗人,就是与那些文思敏捷、出口成章的诗人相反,往往要反复推敲、斟酌才能完成一首诗的人。孟郊的人生经历与他写诗时的曲折相仿,他五十来岁才得中进士,在此之前他的母亲曾亲自三次送他赴京赶考。有感于母亲的辛劳,孟郊写下了在后世广为流传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借用孟郊的《游子吟》,我觉得今天的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写作《我的妈妈》这样的写人作文时,只要抓住三点就够了。即:一句话,一件事,一段情。所谓一句话,指的是全诗的首句“慈母手中线”。这句诗的开头已经明确给出诗人眼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她是和善的、慈祥的,是一位“慈母”。因此小学生在写作写人作文时,首先要想好这篇短短的作文所要描写的人物是怎样的,将之作为开头的第一句,这就是整片文章的中心所在。比如,一个小学生在文章的开头写道“我有一个关心我的妈妈”,这就是整篇文章的调子,接下来的文章就要围绕“关心我”来进行。因此,写人作文的首句往往是“龙眼”所在。所谓一件事,在诗中是指母亲为出门在外的游子缝制衣服这件事。由慈母手中的线到游子身上的衣服这种过渡本来就容易勾起母亲在孤灯下一针一线为即将出门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这样的画面感。在加上一个精准的动作描写“密密缝”,一个生动的心理描写“意恐迟迟归”——担心儿子可能很久都不能归来。在加上一个精准的动作描写“密密缝”,一个生动的心理描写“意恐迟迟归”——担心儿子可能很久都不能归来。因此这“一件事”是要紧紧围绕那“一句话”来选择的。上文提到的那个小学生在开篇写道“我有一个关心我的妈妈”,接着就写到“有一次,我觉得很难受,妈妈走过来一摸我的额头,说发烧了,赶紧把我送到医院。到了医院,医生给我检查、开了药,妈妈跑上跑下地交钱、取药,又陪着我输液……通过生病这件事来表现妈妈是关心我的,这件事的选择就是恰当的。在《游子吟》的结尾,诗人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寸草,是指萱草,它的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古人常以之来表达儿女的孝心。这句诗以反问的形式加强了作者的情感,即“谁说萱草花可以回报像春天的阳光一样和煦的母爱。也就是说,在用一句话点题,用一件事论题之后,在结尾应该表达出小作者对于这个人物的感受。前文的小学生在描写了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