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智慧育人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 陈新瑜现代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长。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就曾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其实,科学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因为在一切不利的因素当中,对人威胁最大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当前,我国中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即在家里被尊为“小皇帝”“小公主”的独生子女们,外表聪慧伶俐但性格胆小孤僻,心胸狭窄,不善与人交往,依赖性强,意志薄弱……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棘手却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教育的本质就在于教书育人,正如大卫•麦奥基曾说的那样:“真正的教育决不只是从科学、历史、文学以及艺术中拮取一些事实,而最重要的在于健全人格的养成。”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地知道,自己承担着多重角色,既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而培养健全人格、心理健康的学生,应当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理想,班主任更是责无旁贷,班主任首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心理学研究表明:认识决定行为,行为反应认识。有什么样的认识便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一般情况下,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均来源于其不正确的思想意识。所以,要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最好的办法是执果索因、追本溯源,只有诊断出了“病因”,才好对“症”下“药”。例如,对于动机不良型造成的偏差行为宜采用“分类分析法”:先分析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属于哪一种动机,然后再针对这种动机实施教育。通常,促成某种不良行为的动机不只一种,同样是破坏纪律的行为,有的学生是出于生性好动,有的则是想趁机逞能表现自己,还有的纯粹是引人注目搞恶作剧罢了。而对于脾气乖戾、性情暴躁的学生,他们的情绪容易激动,常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事前很少考虑过事情的后果,行为发生后又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意见,对于这种典型的“情绪干扰型”学生,切忌当面训斥,以免发生公然对抗、师生双方僵持不下的尴尬局面;对于这种学生,教师最好在短时间内先做冷处理,也给学生一个思索反省的空间和时间,等对方冷静下来,教师再伺机进行说服教育效果会更好。我始终坚信:教育不仅需要大爱,更需要智慧。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不少行为偏差的学生,作为教师或班主任,我们不仅不该歧视,反而应该给其更多的关爱,因为他们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