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起点深入体验自主构建——苏教版六年级(上)《分数乘整数》教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感悟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通过自主探索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发需求师:我们在五年级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生:分数的加减法、分数大小的比较、通分、约分、分数化小数、小数化分数。师:好。让我们复习一下分数加减法的知识。作业本准备。列式并计算。课件逐条出示左边题目,并在学生口答后出示右边答案核对。师:第四题大部分同学算式都没有写好。为什么这么慢?生:题目太长!来不及写!师:老师觉得算式并不长,很好写呀!(板书:×10)师:这样写对吗?生:对!师:你们原本打算怎么写?生:++……,10个相加。师:10个的和是多少?不仅可以列成加法算式,还可以列成乘法算式。哪一种列式简单?生:×10简单。师:“10个的和”为什么可以列成乘法算式?生: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师:在这道乘法算式里,是分数,10是整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的一种计算——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评析:分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约分,以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该环节,教师先组织学生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再计算数目较多的相同分数的和,感受到用原有知识解决问题的不便,激发学生迫切寻求新方法的意愿。这样,就水到渠成揭示课题——“分数乘整数”。在课堂导入环节,学生经历了一个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螺旋上升的认知结构重组的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二、合作探究、初得结果师:想不想知道分数乘整数怎样算?生:想!师:让我们来看例题。出示例1第一小题:师:请大家看学习要求,尝试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上面的问题。出示学习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刚才呀,老师看到到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能感觉到我们班的同学很乐于思考,善于交流。现在大家能告诉我“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多长的绸带?”生:米。师:说说你是怎么做、怎么想的?生一:我是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求的。展示作业:(略)师:这是画图法,这个方法很容易让我们看清楚了是米。和我想得一样。教师用课件演示:生二:我是用分数加法来做的。根据学生发言,板书:(略)师:请说说想法。生二:一朵用米,3朵就用3个米,所以用++,等于,等于米。生三:把分数化成小数算。米等于0.3米,用0.3+0.3+0.3,等于0.9米,就是米。生四:用×3,也等于米。板书:×3要求:1、每人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在纸上画或算;2、前后4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方法。1米103米师:真厉害!用今天的新知识——分数乘以整数计算。【评析: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任何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并不是像一张白纸一样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而是带着他独特的数学现实开始新的学习,对新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3朵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师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把问题发现、探究、解决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自己只充当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事实证明,学生的确能在同分母分数加法、整数乘法的意义这两个最近发展区上萌发出新知。】三、对比发现、明确方法师:×3=,你能讲具体一些吗?生四:×3,3和3相乘得9,分母不变,所以是。师:说得很好,让我们继续探究为什么3×3、分母不变呢?能通过对图和连加算式的观察,发现什么吗?生一:一朵绸花用3份绸带,3朵就用(3+3+3=9)份,或(3×3=9)份。生二:等于,所以×3等于。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整理如下:师:同桌讨论一下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用数学语言怎么说?生:分数乘整数,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课件出示)师:表扬这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