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调查报告【调查分析目的】通过调查,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尽快实现就业。【调查分析背景】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而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据统计,2012年应届毕业生将达到680万人,创历史新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失业"毕业生,很多时候不能把原因推卸在沉寂的经济和人才过剩上。在经过对《公共政策概论》的学习之后,我们决定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调查形式】1、调查问卷参考资料:《贵州大学调查报告》2、网络资源搜集整理参考资料:1、天天招生网2、百度文库《2012大学生就业分析》、《社会调查》【调查结果分析】一、调查问卷分析研究1、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在调查中了解到,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到位以及在校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较少,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2、、大学生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3、大学生面临的各种要求问题a)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b)选材难——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c)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d)薪酬低——这次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e)假招聘——一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f)缺经验——教授多“教练”少,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g)怕吃苦——不愿从基层做起,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h)频跳槽——企业抱怨“学费太高”,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二、网络资源搜集整理分析1、金融危机急速冲击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属于新的增量就业,因此,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其影响很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毕业生成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雇佣调节器”。这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