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数量关系解题技巧和方法 数量关系部分是行测必考的题型,也是最难快速提高的部分。解题时思路不对则无法快速解答甚至无法动笔。所以若非行测其他题型部分训练到位了或者本身基础底子不错,则数量关系部分不建议作为重点训练和首先训练的部分。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有一个特点,绝大部分考生都能通过大量练习而取得明显效果,只是你愿不愿意花时间的问题。有一个付出与回报比的问题。这也就是前面说到这个部分付出后回报较慢,但是收获较多。所以训练要趁早。一般而言,公考行测从 50 分想提到 70 左右很简单,但一旦上了 70+,要想突破 80+则必定要突破数量关系的行测临界点。 对于公考来说,“渔”比“鱼”要有用得多。信息乱飞的今天,我们已少有耐心坐下来静静思考一些事情,我们已经懒到不用大脑思考,宁愿别人嚼好来喂我们;我们想直接摆平问题,却没兴趣去知道为何出现问题;我们只要 HOW,却从来不问 WHY。 网上卖得很火的、论坛上点击率超高的,一书在手,如获至宝。面对着从未见过的各种秒杀,开始觉得很新鲜好神奇,想着我看完这些到时数学肯定都不再是问题。有的是几乎做遍了这么多年来所有的真题,信心满满地去参加考试,但实际上到了考场,发现该放弃的还是放弃,该做不出来的还是做不出。很少有人会去想究竟是为什么? 很简单的道理,方法经验是死的,人是活的,简单机械地去套取、模仿别人的经验来学习,稳死无悬念。所以,我将成功经验分享出来,吸收还得靠自己。 【总结很重要】 为什么要总结?为什么练习中要尽量尝试不同方法?很多人以为这样是在浪费时间,其实他不知道,这样的多方法练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某种小题型了,而是对整个数学运算部分的思维锻炼。因为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 比如一道简单的数学计算题目: 108*1046+4131*218=( ) A.25467127 B.1013526 C.354987 D.6877445 很多人看了直接会选 B,因为尾数明显就是 6。选对了。但在现在的公考题目中,如果 2 / 6 出题人放这种选项,完全就是纱布型的。因为基本上大家都会,等于大家都加 1 分,而公考是按排名来看的,所以这题等于白出,完全就是在浪费墨水和纸张。 于是出题人,改变选项: A.2546716 B.1013526 C.354986 D.6877446 尾数都是 6,你现在还能直接知道选哪个吗? 这样就让很多人开始动笔去算了,也才是考行测的初衷:通过区分度的设立对考生水平进行筛选。这时有的人懂得估算:100*1000+4000*200,因为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