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VIP免费

读《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_第1页
1/13
读《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_第2页
2/13
读《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_第3页
3/13
读《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第一编背景第一章探讨的问题小农经济研究的三个传统 1.形式主义经济学,小农是理性的,只是缺乏现代生产要素;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主要是地主与雇农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以及以此维系的国家机器;3.实体主义经济学,蔡雅诺夫、卡尔•波拉尼,没有市场的社会中,经济根植于社会关系,是“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华北》的研究范式一个区别不同阶层小农的综合分析。比如不同阶层的棉农棉花选种动机是不一样的。《华北》的靶子 1.清朝中国没有资本主义经济;2.资本主义萌芽论;3.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两半论”。第二章引用的史料与研究的村庄满铁调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调查科,在侵华时期,从东北到海南,对中国的城市、乡村、农业、工业、商业、军事、资源、物产、地理、风俗等各个领域进行了事无巨细的摸底。目前存留于世的满铁调查报告约有 6 万多种,670 万页,美、俄收藏得最多。第三章生态环境华北平原上的冀-鲁西北地区,其特点是:一、小型和大型水利工程是与由个体小农和建于其上的国家机器一起组成的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二、低产、多灾的旱作农业与高人口密度,结合造成本区经济的贫困。三、本区排水不良的东部与排水较好的西部地区的基本差别。四、集结的聚居,加上商品化程度低和宗族组织薄弱,是本区自然村的高度闭塞性的生态基础。第二编经济内卷和社会分化第四章 20 世纪 30 年代经营式农场与家庭式农场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营式农场的存在。第五章清代前期的小农经济和庄园经济小所有者的经济体系在清代前半期经历了长期的农业商品化以及随之而来的阶级分化。一部分成为富农或者经营是农场主,另一部分成为贫农、雇农、佃农。而庄园经济从依赖农奴转而依赖雇农、佃农。第六章清代前期的农业商品化和小农分化小农经济,远在中国接触近代世界经济之前,也就是在被侵略之前,就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商品化转向。第七章二十世纪农业的加速商品化十九、二十世纪,中国的茶、糖、大豆、烟草等经济作物都经历了一个受市场扩大刺激而扩展,又因在世界市场竞争失利而萎缩的过程。中国农业的商品化程度在提高,经济作物比重上升,受世界市场的影响更大。具体到棉花,受益于海港铁路,种植面积得到扩大,家庭手工纺织萎缩而专业种植扩大,还出现了提供原料和机器的包买主。内生的商品化趋势这一时期仍在继续,挑战了二元经济论。大量存在的顽固的孤立的家庭式农场,挑战了附属性经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