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案例 1: 人均 GDP 不是人均收入——国民收入核算2001 年初《北京晚报》报道, 2000 年北京的人均 GDP 达到了 2700 美元,按人民币与美元 1 比 8 的简单换算,约为 2 万余元。不少读者给报社打电话说,前几天刚报道过北京人均年收入为1 万余元,现在却翻了一番,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两个数字都没错,关键是读者把人均GDP 和人均收入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作为一回事了。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我们经常听到GDP 等名词。从这些名词中我们可以了解整体经济概况。因此,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即使对一个普通老百姓也是重要的。用数字来衡量一个经济生产与收入的整体状况称为国民收入核算。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 GDP)。它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物品(包括有形的物品与无形的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理解这个概念时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一国指一国范围之内。 这就是说在一国领土上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所生产的最终物品都是该国的GDP。第二,一年之内所生产的, 包括一年内所生产的销售或未销售出去的所有最终物品,但不包括以前生产而在本年销售出去的物品。例如,假设某国在 2000 年盖了 1000亿元的房子,只卖出800 亿元,这 1000 亿元都应计入 2000 年的 GDP,如果在 2001 年又卖出了剩下的200 亿元,这 200 亿元则不能计入 2001 年的 GDP。第三,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只计算最终物品而不计算中间物品。最终物品是最后供人们消费的物品, 中间产品是作为生产要素再投入生产的物品。第四,最终物品中既有物品也有劳务, 在现代经济中劳务在GDP 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第五,按市场价格进行计算。如果按统计机构确定的基期的价格计算则是实际GDP,如果按当年价格计算则是名义GDP。GDP 反映了一国整体经济的规模和状况。 实际 GDP 增长的百分比称为增长率。实际 GDP 与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GDP(称为潜在GDP 或充分就业的GDP)之间的背离反映了经济中周期性波动的状况。名义GDP 与实际 GDP 之比(称为 GDP 平减指数) 可以衡量通货膨胀 (或通货紧缩) 的程度。所以,GDP是国民收入核算最重要的指标。如果把实际GDP 除以一国人口数则得出人均实际 GDP。新闻中所报道的 2000 年人均 GDP 为 2700 美元就是指人均实际GDP,即扣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人均实际GDP 反映出一国的富裕程度。世界银行在比较各国的总体经济状况与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