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G101 图集 61、楼板角区双向设置的负弯矩筋可互相绑扎,因此不需要再加分布筋。分布筋出角区后再加,并与郊区筋“构造交错”150(不属于搭接)。角区不可以只配一个方向的负筋。 62、何为刚性地面????? 垂直方向比较坚硬,水平方向刚度较大(较难变形)的地面。 可以从“刚性”一词的字面含义理解。 质地坚硬,竖向比较坚硬,横向压缩变形小的地面为刚性地面。 63、搞结构最忌“琐碎”,要坚强、雄壮、大方、大气、舒展、匀称。基础插筋是主体结构的起点,“万丈高楼平地起”,刚要向上挺出,就在基础中插进一些短钢筋头子接起来的柱跟,是不是有些猥琐、晦气? 64、框支柱是否仅算转换层一层或从基础至转换层板顶都算框支柱?关系到纵钢筋及箍筋的构造。 本图集的框支柱与框支梁不可用于转换层。转换大梁以及转换层柱应由设计者设计。 继续请教陈教授: 发表时间: 03/12/2003 于 下午 8:24 | IP 已记录**** 既然“本图集的框支柱与框支梁不可用于转换层。” 那么,本图集的框支柱与框支梁的实际应用范围是什么呢? 因为,明明是剪力墙的竖向插筋生根在框支梁上,也就是说,剪力墙以框支梁作为“基础”了。如果不能说是整层的“转换层”,也应该是进行了局部的“转换”吧? 发表时间: 07/12/2003 于 下午 10:13 | IP 已记录****框支梁、柱构成的框架实际上就是起转换作用,规范、教科书对框支结构有专门计算方法,并且是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之一。但工程界习惯所说的转换层、转换大梁,是结构在相对高位进行的改变建筑结构原有布局的转换,其转换方式有多种,计算比较复杂,构造亦缺少统一做法。本图集的构造不适用于相对高位的转换层,仅适用于底部一、两层的框支梁柱,或称为“转换”也可以。 65、按照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理念,只须“保证质量”,不可以“提高质量”。即要考虑如何“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而非“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66、一端与柱、另一端与梁为支座的梁构不成框架,没有必要按框架梁的构造。保守的做法可以与柱相连一端按框架梁(KL),与梁相连的一端按非框架梁(L)。 67、陈教授你好: 03G101-1 中 48 页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的锚固从板底起算,如果剪力墙顶部有梁,如框架梁等,竖向筋能不能从梁底算锚固?如果能算,剪力墙的一侧和梁的一侧再同一个面上,墙竖向钢筋放在梁内还是梁外? 发表时间: 04/12/2003 于 下午 8:55 | IP 已记录**** 剪力墙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