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基础理论第三章“三盘’’学说、“雅解’’学说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依娜双教学目标:说出“三盘’’学说和“雅解’’学说的概念。掌握三盘部位的划分及主要生理功能。熟悉“三盘”学说的临床应用。说出“雅解”学说的主要内容。“三盘”学说和“雅解”学说是傣医学独具特色的基础理论之一,是傣医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确定病位,诊断疾病,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及用药的理论。第一节“三盘”学说“三盘”学说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已故傣族名医波温囡根据3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并提出的。“三盘”是上盘、中盘、下盘的合称,“三盘”学说是傣医用以划分人体部位及其所属内脏,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确定病位、诊断疾病,并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及用药的理论,“三盘”学说充实和丰富了傣医学基础理论。一、三盘部位的划分“三盘”学说认为人体分上盘、中盘、下盘,并各有其特定的部位。上盘是指头面部至胸部区域,主要包括头颅、心、肺、上肢;中盘是指胸部至脐部区域,主要包括肝、胆、脾、胃、胰腺和部分肠腔;下盘是指脐部至下肢区域,主要包括肾、膀胱、大小肠、子宫、下肢等。二、三盘的主要生理功能“三盘”学说认为三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为用。三盘是人体水血、风气运行的通道,其以通为用,以通为常。傣医认为水血、风气既是人体物质基础,又足机体脏腑和组织器官功能的表现。水血、风气通过三盘布散全身,内达脏腑,外达皮肤、肢体,激发和推动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机体水血、风气的运行必须以三盘为通道,水血、风气运行于三盘之中,维持着四塔功能的协调与平衡。若三盘不通,则出现水血、风气运行功能障碍。三、“三盘”学说的临床应用(一)三盘病变“三盘”学说认为,人体生病是外因或内因导致三盘功能失调,所属脏器损伤。三盘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互相传变,是疾病的传变途径。心、肺、头面、上肢的损伤多为上盘之病变;脾胃、肝胆、胰腺和部分肠腔的损伤多为中盘之病变;。肾、膀胱、子宫、大小肠、下肢的损伤多为下盘病变。(二)三盘论治“三盘”学说提倡治病应先疏通三盘,通利水道,使毒邪从三盘而解。“三盘一通,百病易治”,凡来诊者均先服用“通利三盘方”,当三盘通开后再对症下药。这一理论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而已形成“治病先通三盘,利水道而排毒”之论。第二节“雅解”学说一、雅解的概念及“雅解”学说的形成二、“雅解”学说的主要内容三、“雅解”方药一、雅解的概念及“雅解”学说的形成“雅解”为傣语,意译为解药;就其概念的内涵而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特指解药,凡能解除体内毒素,平调四塔功能的傣药均属于“雅解”的范畴,其包括解除食物毒性;解除动物叮咬中毒;解除热毒;解除药物毒性和解除药物作用五个方面。广义则指“雅解”学说,其中也包括了解药的内容。“雅解”学说的内容在大量的傣医药经书和文献中均散在记述,并在傣医的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但其内容是散在而未系统化的。著名傣医药专家林艳芳等经过多年的研究,从傣医药文献中整理、总结、归纳,提出了“雅解”学说。“雅解”学说是傣因临床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在原始而落后的年代,由于历史条件及医疗水平的限制,人们只能以口尝百草,反复实践来认识药物的性味功能和毒副作用。在生活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免不了会发生药物或食物的中毒反应,轻则恶心、出汗、全身不适,随后可以自行缓解。重则会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而死亡。为了生存和预防各种中毒,傣族人民认识到,有中毒之物必有解毒之药.通过不断探索观察,发现并总结出了几百种解药单方和复方。因此,“稚解”学说是从应用解毒方药的临床实践总结开始的。傣族人民应用解药十分广泛,在傣族民间,家家都备有不同的解药,其种类繁多。随着解药的广泛应用,傣医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以四塔、五蕴理论为指导,提出“未病先解、先解后治”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了“雅解”学说。二、“雅解"学说的主要内容1.未病先解“未病先解”是指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通过采取解药的预防和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