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营销管理人员的基本信念:一切问题都有解决办法!前几天,几个朋友聚在一起聊到各自碰到的一些问题,其中一位远道而来,出差到此;虽然算不上很成功,但却经历丰富,从业务员做到高管,再自己创业,是一家小企业的老板另外几位也做到了公司的中层,并在自己的岗位上顺风顺水,颇有成就感。 可能是大家行业的不同或者是岗位不一样,再或者是职业使然,对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了观念上的巨大差异。因此其中的两位因为观点的问题而差点吵起来。当然,笔者这个“召集人”理所当然的是犯了错误了。其中一位是做设计的,他认为设计这个行业很难“收款”,客户很难缠,所以基本上不能去创业。意思就是说价值感很低。而前面说到的那一位,因为销售出身,所以对问题的艰巨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他认为:设计是最好创业的一个行业了。 其实,本人不是要去争论开一家设计公司容易还是开一家生产型企业容易,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只是想说明一件事情:问题总会有解决办法。 这是信念和观念的问题,不是有没有办法的问题,办法总有,在于你去不去想,会不会想,愿不同意做?抑或是下得了决心吗?! 就事论事的层面来说,其一,做设计师创业可能比其他失业创业成本要低很多;其二设计的东西更直观,更让人信服;其三,更能带来效果,从中小企业目前的需求看,他们需要的物料、包装、产品设计等等都需要设计。 但问题也是有的,也许是因为在一行做的很久很深化,所以看得更透彻,但正是因为看得很透,所以产生了恐惧,反而不敢去做了。还有就是我们在外面看,觉得很美好,在里面的人觉得其实并不是这样,好像围城一样。 设计师之所以认为自己创业很难,本质上是因为“单纯”的设计价值感不高;也很难长期取得客户的信赖,因为纯粹的手工劳动的回报率是很低的,也是没有客户“粘性”的很多设计师说他们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也是有道理的。郎咸平不是说设计是产业链最前端吗?为什么你还认为是“最末端”呢? 道理很简单。几个人的设计公司不能等同于行业的价值链,设计是很重要,但这个“设计”和郎咸平的“设计”是不一样的,因为几个人没有话语权,只能根据客户的意思来办,这样下来,客户认为你没有价值;自己也认为附加值太低。 那就没有办法了?绝对不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品牌、为什么需要营销,就是要增强话语权,增加服务的“粘性”;同时,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设计”的问题,还有客户企业的进展问题。 这位设计的人员之所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