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南关小学马立芬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主动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一课中进行一些有益地尝试。案例描述一、学前准备。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 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出示: 60×50 240×20师:你是怎么口算的?生1: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生 2:把 0 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生 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师:生 1,生 3 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 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3.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 0 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生 1:一样。生 2:都可以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生 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生 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 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 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 千米。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 生 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3. 生 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4. 生 3:特快列车 3 小时可行多少千米,半小时呢?⋯⋯ 5. 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6.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1) 出示问题:它们 30 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生1:包含 2 个问题;生 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问题:特快列车30 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 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 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自主列算式。 (3) 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中间有 0,板书因数中间有 0) (4) 温馨提示: 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