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规体育课教学基本步骤及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小学生体育课常规为抓好全乡小学体育课堂常规,规范体育课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严密课堂的组织结构,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组织纪律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教育和训练,按照国家体育课堂常规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体育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一、学生体育课“十不准”:1. 不准旷课、迟到或早退。2. 不准穿大衣、裙子、皮鞋、高跟鞋、拖鞋.3. 不准戴帽子、头巾和手套。4. 不准携带小刀或其他危险物品。5. 不准擅自离开课堂。6. 不准横穿跑道或投掷区。7. 不准擅自动用体育器材。8. 不准做危险动作。9. 不准嘻戏打闹和做过于激烈的运动。10. 不准做与练习无关的事。二、教师常规课前:1. 根据课程标准安排好教学计划。2. 按课时计划布置和检查好场地,准备教具,一切准备工作应在课前准备就绪。3. 做好自身的准备活动。4. 穿整洁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带好口哨,保持仪表端装,提前3 分钟到达上课地点。5. 对生病或身体不适的学生进行了解后,根据情况安排在旁边见习或休息。课堂:1. 认真检查学生的出勤,着装情况,明确宣布本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安排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做好准备活动。2. 通过教学给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耐劳毅力的锻炼。3. 讲解语言清晰简洁,示范动作力求规范,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做示范,合理组织课堂练习。4. 各种类型的体育课都要有适宜的运动量和密度,加强安全教育,采取有利的安全防护措施。5. 每节课结束前带学生做好整理活动,认真进行讲评。课后:1. 组织学生收拾器材,整理场地,并教育学生爱护器材,以保证下节课的正常教学。2. 注意观察学生运动后的身体反映,征求学生对体育课的意见,并做出相应的调整。3. 了解学生缺课的原因并做记录。二、学生常规:课前:1. 体育委员上课前应主动与体育教师联系,明确体育课的内容与要求。2. 学生必须在上课前1 分钟到达上课地点,做好上课准备。3. 学生因病或受伤,不能上课时,课前应主动向体育教师说明情况。课堂:1. 准时集合上课:上课铃响,迅速到指定的地点集合,排队做到“快、静、齐”。体育委员要切实检查出缺勤人数,准备向老师报告。2. 上课礼节:体育委员整好队伍,下达“立正”口令,然后向教师报告上课人数,随后师生相互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