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研究鹤壁市人民医院王博科学技术成果汇报前言•肩胛骨骨折多由高能量直接暴力导致的肩胛骨部发生的骨折,肩胛骨骨折大多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比例高达76%~100%。但人们对合并损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而合并损伤常常也比较严重,手术治疗应用于肩胛骨骨折,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有助于提升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切开复位内固定则是治疗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理想选择。•术后的早期的功能锻炼也是影响肩胛骨骨折预后的关键因素,开放内固定治疗是肩胛骨骨折治疗的一个非常好的手段,预防肩胛胸壁粘连。只有早期的开放内固定治疗,才能让患者做到早期的功能锻炼,首次X线检查时的漏误诊率通常会很高,我们通过X线及螺旋CT三维重建,大大降低了肩胛骨骨折漏误诊率,复杂粉碎型肩胛骨骨折,通过手术治疗均可做到早期的功能锻炼,大大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治愈率。解剖特点边缘厚前方-胸廓后方-厚实肌肉保护活动性大损伤特点少见,占全身骨折0.4-1%,肩部骨折3-5%高能量损伤合并其它部位或脏器损伤比例高达76%~100%早期不能恰当治疗,X线检查时的漏误诊率通常很高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9岁,平均(38.6±5.7)岁;左侧31例,右侧19例;导致骨折原因为为车祸28例,坠落14例,砸伤8例;50例患者按照Miller和Ada的骨折分类有ⅡB型19例,Ⅲ型10例,Ⅳ型21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俯卧位,患侧部位朝上,依据骨折部位选择切口位置。若为肩胛体部骨折则采用内侧作纵切口,使其和肩胛冈横切口呈“T”,“L”或反“L”型切口。进行肩胛盂处剥离时,可以牵开部分三角肌及冈下肌(游离后)至肩部,切断冈下肌部分向内侧翻开,务必注意肩胛上神经的保护,小圆肌深面处分布有腋神经,腋神经也需经此肌下缘穿过。此法能将肩胛盂、颈部的上、后、下三面充分显露;在骨折处充分暴露后,复位骨折,并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C”臂透视,之后在利用适宜的内固定材料进行内固定方可去除克氏针。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笔者在进行有关颈部和肩胛盂骨折时固定大多使用空心拉力钉或重建板,在肩胛冈、肩峰及肩胛下角处一般采用“T”型板,内侧缘通常采用重建板,内固定板进行塑型和安放使用时必须依据根据骨折部分的形状。术后患肢采用三角巾进行2周悬吊制动保护,然后便可进行肩关节的被动活动,3周后进行适当主动功能锻炼,6周后便能逐步进行完全范围的功能锻炼。本院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诊,并且术后前三个月每月作一次复诊,随诊期限为6至11个月,平均为9.6个月。所有患者经治疗和随诊后骨折全部愈合,利用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的得分显示:优36例,占72.00%;良8例,占16.00%;可4例,占8.00%;差2例,占4.00%。患者综合满意度为96.00%。结果分析与讨论肩胛骨骨折类型肩胛骨骨折分成I型体部骨折、II型骨突部骨折、Ⅲ型肩胛骨外上部位的骨折(包括肩胛颈和肩盂)三类。按解剖分类:包括体部骨折,肩胛冈骨折,肩胛盂骨折,肩胛颈骨折,喙突骨折以及肩峰骨折。•根据骨折与肩盂相关位置,以及肩关节整体的稳定性分类:(1)稳定的关节外骨折,包括肩胛体骨折/肩胛颈骨折和肩胛骨骨突部分的骨折;(2)不稳定的关节外骨折,包括肩胛颈骨折合并喙突,肩峰或锁骨骨折。(3)关节内骨折,包括肩盂的横行骨折和大块盂缘骨折,此类型骨折常合并肱骨头脱位或半脱位。Bruse-Jesse分类方法依据骨折部位总结的骨折分类法:•(1)体部骨折(2)盂缘骨折•(3)盂窝骨折(4)解剖颈骨折•(5)外科颈骨折(6)肩峰骨折•(7)肩胛冈骨折(8)喙突骨折按肩胛骨的形态、特点的分类法•具体分类为:Ia肩峰骨折;Ib肩峰基底部、肩胛冈骨折;Ic喙突骨折;IIa肩胛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肩峰-肩胛冈基底外缘);IIb肩胛颈骨折(骨折线延伸至肩胛冈或肩峰基底部);IIc肩胛颈横断骨折;III肩胛盂关节内骨折;Ⅳ肩胛体部骨折。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指征•1.体部骨折移位明显或体部外缘骨折刺入盂肱关节,造成关节活动不便。•2.肩胛颈骨折横断面与冠状面成角大于40°,肩胛颈骨折移位大于10mm或合并有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结构损伤。•3.喙突骨折合并喙锁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