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动物馆讲解词(一) 其中黄色突出显示的是重点展品 1、【前言展区】Preface [站在古脊椎动物馆的前言展区]首先欢迎大家参观中国古动物馆!中国古动物馆包括古脊椎动物馆、对面的树华古人类馆,以及东厅的大型特展厅(目前是赵闯的古生物画展)。我们还有一个“达尔文实验站”、一个“3D 科普影片放映厅”和一个“礼品部”,都在一层。 根据脊椎动物的演化,我们把古脊椎动物馆划分为三个大的展区:一层是古鱼类和古两栖类展区,二层是古爬行类(包括恐龙和翼龙)以及古鸟类,三层是古哺乳动物。 这里是古脊椎动物馆的前言展区,这里会告诉大家: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化石都有哪些种不同的类型?什么是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是怎样的? 化石是埋藏在地层(岩石)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这张图版显示了一具恐龙化石形成的过程。 【下面内容可视情况讲解】化石的形成和发现非常不容易:很多生物还没来得及形成化石,就腐烂掉了。要在死亡后快速地埋藏在地下才可能形成化石。化石在地下形成之后,要经过地壳运动,把含化石的地层抬升到地表,然后是岩石的风化、剥蚀,把化石暴露出来才有可能被人发现。发现者要在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地点才能见到化石,如果去早了,化石还没有暴露出来,如果去晚了,化石也随着岩石被风化破坏、雨水冲走了。发现化石后,要送到研究所,经过科学家的研究才能解答出它生存、演化的秘密,最后才会送到博物馆对公众进行展示。 动物身体中的哪些部分容易形成化石呢?在动物身体中,比较硬的部位才容易形成化石,比如这里展示的蝙蝠的骨骼、鹿类的头骨和牙齿、骨质的角等。这些都会形成遗体化石。 粪便和蛋化石属于遗物化石。比如,这些是鬣狗的粪便化石,为什么鬣狗的粪便会形成化石?因为鬣狗吃很多的骨头,连肉带骨头一起吃的,那些骨头消化不完全,剩下的碎渣很硬,就能形成化石。食草类的粪便就很难形成化石。这两个是恐龙蛋化石,是恐龙遗留下的一种遗物化石。 遗迹化石非常宝贵,像这件羽毛的化石,就是羽毛的印痕,非常清晰。这只有在特别的埋葬环境下才能形成。这几件羽毛印痕化石就是火山灰的埋葬环境下,当时附近的火山突然喷发,喷射出大量的火山灰,一下把动物给掩埋了,因为火山灰的颗粒非常细,所以它不会破坏羽毛的结构。还有一类很典型的遗迹化石,就是恐龙足迹化石,大家在二楼会看到。 [下面内容视情况讲解]这张展板显示的是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什么是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