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R/ECR 之整体架构 1.QR/ECR 之意义及缘起 由于市场的需求变化迅速,全球性竞争激烈,企业为寻求生存的利基,必须迅速响应消费者快速而多变的需求,但现今市场的结构多元及复杂化,促使当生产者收到经由层层关卡而传来的消费者需求时,已无法反映市场的迅速变迁,因此快速响应系统(QR/ECR)因应而生。 学者翟志刚认为商业快速响应系统有不同名称,例如 QR、ECR 及供应链管理(Su 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等,但在台湾则通称为商业快速响应系统(QR/ECR)。主要的意义皆是将买方与供货商连结在一起,以达到在生产与销售间商品与信息的快速和效率化的移动,进而快速反映消费者的需求。 QR 是 1986 年由美国的平价连锁体系及成衣制造业共同推动下的产物。当时的成衣业受到外国成衣低价销售到美国的打击,乃推动QR 来降低存货成本,增加周转率及降低零售店的缺货率。而平价连锁体系,如 K-Mart、Wal-mart 以及百货公司也加入推动的行列。ECR则是 1992 年美国超级市场开始使用,其目的在于应付平价连锁体系的竞争。ECR 特别强调“产销流程中每个环节都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使商品供应的流程大为缩短”。 由于 QR/ECR 的应用效益极为接近,其分野已越来越模糊,因为 QR 与 ECR 同时意味着:“消费者能在最适当的时间、地点,用最合理的价格买到需要的商品或服务”。 2.QR/ECR 之实施策略 随着网际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创新,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未来企业决胜负的战场,将在于谁能率先应用供应链管理逻辑,统筹企业体内、外的资源,而成功导人供应链管理的三大成功要素: (1)衔接(ProcessLinkage); (2)信息交流(1nformationChange); (3)协调一致的行动(CoordinatedActions)。 目前许多信息厂商纷纷针对供应链管理三大要素,就其专擅领域提出其解决方案。由于 QR/ECR 之观念就是用更快、更好、更经济的方式,把产品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因此实施策略包括以下四点: (1)应链中之有效商品管理,使商品陈列及存货最佳化; (2)效率的补货,以降低补货的时间与成本; (3)有效率的促销,使得促销活动、价格策略与交易条款合理化,进而降低相关成本; (4)有效率的新品上市,以提高新晶上市的成功率,并降低新产品上市的成本。 QR/ECR 概念的诞生,促使传统供应链之上中下游的制造商、经销商及零售商感到,其各自为政之经营手法已经不合时宜,且交易伙伴间的合作关系亦需进行根本改革,方能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