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离子反应 第1 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3.能结合实例书写离子方程式。 【教学重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在日常生活中,用湿手摸开关是很危险的,容易造成触电事故!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讨论湿手易触电的原因。 [过渡]这里说的“触电",是指电流流过人体产生的反应。小于 30 毫安的电流对人体是安全的,大于 30 毫安的电流流过人体,就会造成伤害了。人体汗腺会分泌大量的汗水,汗水中含有许多容易导电的盐分,这些盐分在潮湿状态下增大了人体的导电性。当大于 30 毫安的电流流过人体时,往往会触发“电昏” ,甚至“电死” ,这是强大的电流流过人体造成的伤害。 [设计意图]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2.新课讲授 第二节 离子反应 [板书]1.电解质的电离 [师]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中,有许多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那么酸、碱、盐溶于水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教师活动]进行实验 1-2,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请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强调]严格地说,蒸馏水也能导电,只是导电弱,看不到灯泡发光。 [思考讨论]为什么NaCl、KNO3 等物质,在干燥时不导电,而溶于水或熔化后导电? [投影]展示干燥的 NaCl 固体不导电的微观示意图、NaCl 固体在水中溶解和形成水合离子的示意图、熔融 NaCl 导电示意图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解释上述问题。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离子存在形式(是否自由)的关注,从而将其注意力从宏观转向微观。 [师]我们把能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 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弱电解质。 [获取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KNO3、H2SO4、KOH 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 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设疑]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 [强调]注意: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NH3·H2O、H2SO3、H2CO3,而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是非电解质。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 [学生活动]练习题训练。 [总结]电解质与非电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