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下)六校协作体高-6月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崇龙”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渗透在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龙是多种动物炼,演变到商朝最终定型,成为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以后历代龙的本体。中国的崇龙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 红山文化遗存主体分布在中国北方的西辽河流域和燕山南北地区,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代表性考古学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这一时期,中华文明格局形成期的仰韶文化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正在散发着蓬勃的影响力,红山文化的南端跨过燕山,与仰韶文化遥相呼应,将自身的农耕与渔猎交融的色彩融入中华文明的大家庭之中。 从红山文化的内涵、性质、社会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看,红山文化是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元,也是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初步形成的重要标识。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这种文化及意识形态与中原等地存在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是促进文明起源与形成的重要动力,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基因,由此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考古发现的史前崇龙遗迹和遗物,在燕北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存中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题材与造型也最为丰富。可以断定,燕北西辽河流域是中国“崇龙”文化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红山文化时期,尤其是晚期阶段,燕北西辽河流域发现了大量龙形遗迹和遗物,主要是玉龙、石龙。其中,“猪首龙形器”-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也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龙”的实物之一,红山文化玉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数量最多、形象最完备、构成最清晰、功能较明确的玉龙,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是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发现的“C”形玉龙。该玉龙猪首蛇身,琢制精细,是已知年代最早的玉龙。红山文化各种形制的玉龙在造型、制作等方面已经高度规范,无论是在总的形象特征还是细部的艺术处理等方面,都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反映了龙的形状、龙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初步定型,崇龙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崇龙文化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至龙山时代,源于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开始流行到黄河流域和江淮之间。至夏家店下层文化,三代及以后,中国的崇龙习俗凝结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并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中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