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日制义务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第一部分 前 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 美术课程与学生 生 活经 验 紧 密 关 联 ,使 学生 在积极的情感体验 中发展观察 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 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 强对自 然 和人类社会的热 爱 及 责 任 感,形成创造美好 生 活的愿 望 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2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 过程和方 法 ,组 成课程的基本内容 ,并 通 过有效 的学习方 式 ,帮 助 学生逐 步 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 身 学习奠 定 基础。 (二)激 发学生学习兴 趣 3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