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切变模量的测量VIP免费

切变模量的测量_第1页
1/6
切变模量的测量_第2页
2/6
切变模量的测量_第3页
3/6
实验报告 姓名:叶洪波 学号:PB05000622 切边模量的测量 实验原理 20214224TTRrrLmG外内 其中m 为置于圆盘上的金属环的质量,rr 分别为金属环的内、外半径,T、T 分别为加上金属环前、后的扭摆周期,L 为钢丝的有效长度,R 为钢丝的半径。 实验内容 1、装配扭摆,使钢丝与作为扭摆的圆盘面垂直,圆环应能方便地置于圆盘上。 2、用螺旋测微器测钢丝直径,用游标卡尺测环的内外径,用米尺测钢丝的有效长度。 3、写出相对误差公式,据此估算应测多少个周期较合适。 4、计算钢丝的切变模量,分析误差。 *估计测量周期次数 001122422TTTTRRrrrrmmLLGG外外内内 RRrrrrmmLLTTTT422max220011,,,,,外外内内 m 为已知,可以认为m=0,mm=0 螺旋测微器精度微=0.01mm,钢丝直径约为0.8mm,DRR微=0.0125 游标卡尺精度卡=0.02mm,圆环内直径约为80mm,内卡内内drr=0.00025 米尺精度米=0.05cm,摆长约为45cm,则0l米<0.0012 因此0011 22TTTT,<0.05 测量者的总反应时间人=0.2s,秒表的精度秒=0.01s,所以时间的精度t =0.21s  至少要测量30 个周期 实验数据,结果计算及误差分析 圆环质量m=514g 初始值(cm) 50.00 54.00 46.70 55.20 51.30 末尾值(cm) 4.70 8.75 1.35 10.00 6.00 有效摆长L (cm) 45.30 45.25 45.35 45.20 45.30 平均值L =45.28cm 测量列的标准差L =0.05701cm 平均值的标准差Lu=0.0255cm 置信概率为1 的t因子1t =4.03 米尺的最大允差米=0.05cm 置信概率为1 的置信因子1k =3 置信系数米C=3 A 类不确定度LAu=Lut 1=0.102765cm B 类不确定度LBu=米米Ck1=0.05cm 合成不确定度L=22LLBAuu=0.114283cm 螺旋测微器 零误差(mm) 0.008 螺旋测微器 读数(mm) 0.788 0.800 0.793 0.792 0.793 0.795 0.785 0.790 0.786 0.793 钢丝直径 D(mm) 0.780 0.792 0.785 0.784 0.785 0.787 0.777 0.782 0.778 0.785 平均值D =0.7915mm 测量列的标准差D=0.00445mm 平均值的标准差Du=0.00141mm 置信概率为1 的t因子1t =4.03 螺旋测微器的最大允差微=0.01mm 置信概率为1 的置信因子1k =3 置信系数微C=3 A 类不确定度DAu=Dut 1=0.0056823mm B 类不确定度DBu=微卡Ck1=0.01mm 合成不确定度D=22DDBAuu=0.0...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切变模量的测量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