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1 0 -2 0 1 1 年中国通货膨胀的分析 通胀原因分析: 2010 年中国的经济困难与挑战并存,我们感受最多的就是身边的物价普遍上涨,从“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苹什么”这些人们为物价上涨所想出的搞笑词汇可以看出,“涨”已不是在个别方面。消费者物价指数 CP I 也随之上涨,物价上涨已经是持续而普遍的了,这也就是我们经济学中所说的通货膨胀的最明显的表现。 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需失衡、供不应求这也正是2010 年我国通胀的幕后黑手。 结合宏观经济学所学与社会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通胀后的一些本质原因: 首先,自然灾害多发,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由于 2007 年前中国经济一直过热、流动性过剩,由于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超过 GDP 两倍,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当货币供应偏多的时候物价自然要上涨。 第三,2010 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第四,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资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 第五,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 第六,部分国家 2010 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七,2010 年11 月初,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得中国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 2010 年10月 CP I 增速超预期。 第八,发达国家物质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长期内丧失,物质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全球化发展进入 21 世纪以来物质产业转移出现了加快趋势,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转移的加速,发达国家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对中国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从而形成由外部需求拉动导致抬高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