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背景与定位在学完酸和碱之后, 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 酚酞等指示剂能指示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于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还没有认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否指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也不清楚。而现在,物质的酸碱性即 pH的大小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了解溶液的 pH有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根据目前学生学习条件不足、 资源缺乏等具体情况, 本课题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实践为辅。由于学生整体素质较差,教学设计注重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配套学案设计注重阶梯性,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到提纲的作用。 课堂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化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他们逐步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认识社会现象的习惯。二、教学相关资源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网络中有关 pH与生活的内容。3、仪器和药品: pH试纸、玻璃棒、20%和 0.1%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20%和 0.1%盐酸溶液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橘子汁、番茄汁、肥皂水、立白洗衣粉等。三、课前准备工作1、网络中有关“ pH与生活”的内容,教师和有条件的学生提前完成并打印一式两份。其中一份张贴在实验室。2、分组实验仪器: pH试纸、玻璃棒、 20%和 0.01%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20%和 0.01%盐酸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以下分四组)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肥皂水、自来水、橘子汁、唾液、牛奶、番茄汁、立白洗衣粉、厨房清洁剂等。3、学生自带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不限种类。四、教学设计的方案1、教案设计教学目标: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酸碱强弱可用pH的高低来表示。2、会用 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与探究实验提高操作、观察、记录数据、思维等能力,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以及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认识 pH、会测定物质的酸碱度。 通过对比实验与探究实验提高操作、观察、记录数据、思维等能力,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难点:了解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关心社会、关注社会、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