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记承天寺夜游 1.重点词语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2)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3)庭下如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4)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 (5)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表示推测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2. 古今异义 (1)月色入户. 古义:泛指门;今义:主要指人家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3.文言虚词 (1)念无与.为乐者 介词,和 (2)步于.中庭 介词,在 4 .关键句子翻译 (1)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答案:这时月光照进门里, ( 十分美好, ) 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2)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答案: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3)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答案: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4)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案: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交错的藻、荇,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5)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5.划分朗读节奏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诗风雄浑自如,成就杰出;词之境界阔大豪迈,为豪放派开创者;又工书法,善绘画。有《苏东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