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四章教育观察法学习建议本章学习重点是教育观察法及其具体方法的概念、特点、 类型、实施及其评价,难点是各种具体观察方法的实施。读者在了解教育观察法一般原理的基础上,理解教育观察具体方法的含义、 特点及其具体实施要求,并进一步通过典型案例和实践操作体会教育观察研究的过程,掌握教育观察的具体方法。第一节教育观察法概述一、教育观察法的概念和特点(一)概念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观”是看,“察”是分析研究。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感性认识活动,属于认识论范畴,而不是生理学范畴的概念。观察的重要特点正是在于强调“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观察法, 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依据观察法是否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严格的研究程序等,观察法可以分为两种: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日常观察是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偶然性。 科学观察是研究者按照预定的计划,对于观察对象的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选择,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处于自然条件下的研究对象的言语、 行为等外部表现, 搜集事实材料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对问题的较深入认识。日常观察是科学观察的基础和初级形式。教育观察法属于科学观察,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教育、 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 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二)特点教育观察法具有科学观察的一般特点,如目的性、计划性、客观性等特点,同时还具有教育研究特有的一些特点:1.情感性由于教育观察的对象是人,研究者与观察对象之间的关系,有时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当教师具有双重角色时,即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教育研究者时,研究者与观察对象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师生之间的互动,除了认知上的互动之外,还有情感上的互动,这时,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时,往往带有个人主观上的感情色彩。教育观察的情感性特点,容易影响教育观察的的客观性。2.重复性为了避免观察的表面化和片面化,确保所获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深入透彻的解析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 教育研究者有必要也有可能对学生或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反复多次的详细观察。二、教育观察法的作用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