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化市场营销学期末复习第一章绪论一、解词:1、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手中移交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过程,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中心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2、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3、文化市场营销:文化市场营销是指文化企业站在卖方立场上,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通过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实现企业任务与目标所进行的与市场有关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的过程。二、问答题1、简析市场的构成要素(1)市场主体—是指拥有各种商品或劳务并根据自己意愿自主进行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2)市场客体—是指作为交换对象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物品、 劳务、 货币、 技术、 信息等)(3)市场交易设施—是指为开展交易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商业网点、集市场地、服务场馆、物流设施、网络系统等)(4)市场运行机制—是指在市场交换及其相关经济活动中能起自动调节作用的经济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5)市场规则系统—是指为了保证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建立的法律规范体系及其执法机构(维护市场有序运行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和监督机构如反垄断机制、反倾销机制 )2、简述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1)生产观念( 19 世纪末- 1920)—市场处于卖方市场(供给小于需求)状况,企业以生产为中心,“以产定销” 。(2)产品观念( 1920-1929)-市场处于均衡市场(供给略等于需求)状况,企业以产品质量为中心,致力于竞相提高产品质量。(3)推销观念( 1929-1945)—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供给大于需求)状况,企业以推销为重点,通过开拓市场,扩大销售来获利。(4)市场营销观念(1945- 70 年代)—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供过于求)状况,企业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强调发现和满足消费者特定需求,奉行“顾客至上”。(5)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 —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状态,社会矛盾增加,企业不仅要满足消费者已有的需要和欲望,而且要发掘潜在需要,获取更大利润; 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3、论述不同需求状态下营销管理的任务(1)负需求 --扭转性营销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是改变市场营销,将负需求转变为正需求,又称为改变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