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和护理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上段空肠及胰和胆等脏器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毫升或循环血容量的20%。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全身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过敏性紫癜、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白血病、再障尿毒症结缔组织病:SLE急性感染应激相关胃黏膜损伤:严重感染、休克、手术、外伤、烧伤、脑血管意外等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爆发性肝炎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食管疾病:食管曲张静脉破裂、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癌、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性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动脉硬化、胃血管发育不良肝、胆道疾病:肝脏及胆道疾病引起的出血,大量血液流入十二指肠,造成呕血或便血,如:肝癌、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裂出血;胆囊、胆道结石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合并脓肿破裂出血,胰腺癌性。临床表现1、呕血、黑便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患者均有黑便,但不一定有呕血,取决于出血部位、量及速度2、有呕血者一定伴有黑便,呕血多为棕褐色,呈咖啡渣样,量大可为鲜红色或伴凝血块。临床表现3、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口渴、乏力、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患者排便或排便后易晕倒在地。皮肤湿冷、脉细速、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等。4、大量失血后,24小时内常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摄氏度,可持续3-5天。5、若发热超过39摄氏度,持续7天以上,应考虑并发症的存在。临床表现血象1、失血性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2、出血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3、出血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即升高,如持续升高,提示出血未停止4、出血后2-5小时,白细胞可高达10-20*109/L;止=止血后2-3天恢复正常失血量估计大便潜血阳性(+):出血量>5毫升黑便:出血量>50毫升呕血:出血量>250毫升急救与治疗1、急救措施迅速补充血容量,包括输液、输血,根据患者失血量和中心静脉压决定输液量和速度。必要时先用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2、止血措施(1)药物止血去甲肾上腺素4~8mg+100mL冰盐水口服,以及西咪替丁、垂体后叶素等。(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可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或内窥镜下注射硬化剂到曲张的静脉止血(3)胃内降温止血法用冷盐水反复洗胃。3、手术治疗经内科积极治疗而不能止血者应迟早考虑手术治疗。病情观察1、呕血与黑便情况2、神智变化、脉搏、血压和呼吸情况3、肢体是否温暖,皮肤与甲床色泽、周围静脉充盈情况,每小时尿量4、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与血尿素氮5、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老年还者常需心率与心电监护6、必要时静脉补充血容量,最好保持血红蛋白不低于901-100g/L.止血药物一、常规止血药物1、孟氏液:为一碱性硫酸亚铁,常用5%溶液作为收敛止血局部应用,能迅速形成血痂,多内镜下注射,不能口服。2、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收缩剂,常以4-8毫克加入生理盐水100毫升,口服、胃镜或内镜下注入。3、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促进凝血过程,口服、胃镜或内镜下注入。4、止血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小板凝聚性和粘附性,使血管收缩。5、止血芳酸:抗纤溶作用,有血栓形成倾向者慎用6、维生素K1器械治疗三腔二囊管内镜下治疗:经内镜药物喷洒,电凝微波激光止血,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和硬化剂、组织粘合剂注入优点:止血确实缺点:痛苦、并发症多(吸入性肺炎、窒息、食管粘膜坏死、心律失常等);早期再出血率高介入治疗经颈静脉肝门体分流经皮经肝胃栓塞术护理措施及依据1、饮食指导(1)出血活动期禁食(2)出血停止后①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患者出血停止6h后进食温凉清淡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出血停止24h后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冷流质饮食,限制钠和蛋白质的摄入,避免诱发和加重腹水和肝性脑病,避免进食硬食和带刺食物,应细嚼慢咽,避免损伤食管、粘膜而再次出血。护理措施及依据2、活动指导(1)重者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平卧位抬高下肢,呕血时头侧向一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2)轻者卧床休息,可下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