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石钟山记》导学案编制人:赵洪莉 审核人:刘刚 审批人:贾吉斌【教学目的】1.积累“因”、“焉”、“固”、“绝”等一词多义的使用方法。2.进一步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3.理解作者有疑必察、反对臆断、重视实地考察的精神。【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 ,北宋出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三苏”:苏洵(父)苏轼 苏辙(子名与车有关)“唐宋八大家”:韩愈、王安石 、柳宗元 欧阳修、“三苏”、曾巩。他是中国文人用儒佛道三家构筑精神世界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最能体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在政治改革中既不同意新派的么某些做法,也不同意老派的观点,成果“如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一贬再贬。创豪放一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2.有关石钟山的资料: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入长江之口,属江西湖口县。石灰岩质。有关它命名的因素一向有三种意见,(一)风水声如钟,认为山下缝隙洞穴与“风水相吞吐”发出敲钟的声音。北魏郦道元与北宋苏东坡就是持此说。(二)石声如钟,由于此山是石灰岩质,内中石钟乳、石柱、石笋等,用槌敲打,也会发音。唐代李渤持此说。(三)山形如钟。《石钟山志》记载:“上钟崖与下钟崖,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清代的俞樾就持此说,他在《春在堂笔记》中记着: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洞中宽敞,左右旁道可容千人。……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 【课前预习】(一)请同窗们通读全文,扫除生字词障碍以及停止。(二)自行通译全文,圈划出疑难处。(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3.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4.余固笑而不信也5.微波入焉 6.因笑谓迈曰 7.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8.自觉得得其 实 9.盖叹郦元之简 (四)一词多义1.因 2.焉A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A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B 因笑谓迈曰 B 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C 因来宾至蔺相如门谢罪 C 与向之噌吰者对应,如乐作焉D 事出有因 D 语焉不详3.固 4.绝A 余固笑而不信也 A 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B 固已怪之矣 B 噌吰如钟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