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问题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姓名:郑宜昌学号:039班级:09 级应用心理学(1)班授课老师:严云堂目录1. 案例导入2. 背景资料3. 问题行为评定和概述4. 矫正目的5. 矫正方案的设计6. 矫正的技术和办法7. 矫正方案实施(细则)8. 矫正成果9. 注意事项小学生问题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一.案例导入小瑞(化名),男,12 岁,汉族,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据父母介绍,孩子在上了小学之后,就逐步出现了某些问题行为,让父母摸不着头脑。重要体现有:1. 脾气急躁,易激惹,家长不能满足其规定就大哭大闹。2. 自制能力差,不能准时完毕作业,并经常撒谎。3. 逃学早退,有时候持续几周不去上课,近六个月来,这类状况体现明显。4. 不喜欢出门,一种人呆在家里; 在学校的时候,不喜欢群体活动,朋友极少。来访者在其父母的带领下找到咨询师,明显带有不配合的情绪。咨询师观察到,小瑞衣着较得体,只是显得比较拘谨。二.背景资料通过访谈,咨询师得知,来访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有车、有房, 父亲是民营公司的职工,妈妈是个体商户。成长经历 :小瑞不到两岁的时候,父亲下岗。始终以来,父母感情不好,经常为某些小事吵架。小瑞 4 岁之前始终跟着外公外婆生活,上了幼儿园后被父母接回。从小,家人对小瑞就听之任之,要什么买什么,很是溺爱。4 岁开始上幼儿园,但时断时续,随意性大。从二年级开始就有无缘无端不到校上课的状况发生,但次数不多,老师也找过其谈话,谈话后行为次数减少。四年级上学期这种状况又开始严重,家长着急愤怒,加上工作比较忙多日不管他了。到后来,发展为有时持续一种礼拜不去上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瑞的功课落下了诸多,原来学习还算中档的学生渐渐成了“特困帮扶对象”。三.问题行为评定和概述咨询师针对父母提出来的问题行为对小瑞进行了单独访谈,状况基本属实。通过分析,咨询师认为,脾气急躁,喜欢大哭大闹属于情绪情感方面的问题;自制力差,不能准时完毕作业是意志力单薄的体现,逃课和朋友少属于社会功效和社会行为缺失方面的问题。咨询师在进一步访谈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了分析:1. 小瑞未能较好地完毕“幼儿到学生”的角色转换。根据调查和访谈,小瑞上幼儿园时断时续,这种经历可能致使其发生角色中断。 2. 人格特质。小瑞小时候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老人过分的保护和溺爱造成小瑞性格内向、与人交往敏感、易激惹、自我保护意识强。 3. 家庭成长环境的不利影响。 (a) 父母长久感情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