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史诗——京杭大运河(图文)2006-7-9,17:53:48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流经北京、河北、天建、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大运河全长 1,794 公里,目前通航里程只剩 883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最大、航线最长的人工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开凿于 1859 年,1869 年通航,全长 170 公里)长十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开凿于 1881 年,1920 年通航,全长 81.3 公里)长二十多倍。京杭运河又叫京杭大运河,简称大运河或运河。它历经 2000 多年的沧桑,命运从繁华到衰落。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它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现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它又是一条血泪之河,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苦难。今天,着名的水利专家郑连第先生将带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从多个角度对京杭大运河进行客观的解读。京杭运河,是一项华夏儿女都为之自豪的伟大工程。京杭运河的生命之路曲折漫长,它多次扩建和改建,历经 2000 多年的风雨。它像时代的记录者,见证了过去的绚烂与平淡。今天的大运河,基本是清乾隆年间最后一次疏浚的河道。自隋代开始到清末民初,大运河始终是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不过到了民国时期,纵贯南北的津浦(从天津到南京的浦口)铁路通车之后,大运河就渐渐失去了南北交通的重要性,下降成为区域性的交通网。不少河段出现淤塞,一到枯水季节即告断航,在某些时期,甚至造成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用煤告急。近年来,大运河又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中,大运河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大运河重新整治的工程正在展开,清淤疏浚已初见成效。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 486 年始凿,至公元 1293 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 1779 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第一次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 170 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第二次是在公元七世纪初隋朝统一全国后,建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