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髋关节:是球窝关节,股骨头嵌入骨盆的关节窝内(髋臼)正常髋关节:是球窝关节,股骨头嵌入骨盆的关节窝内(髋臼)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疾患之一。其特点是关节软骨变性,并在软骨下及关节周围有新骨形成。该病之命名除骨性关节炎之外,也有称之为肥大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骨关节病等。但目前仍称以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者居多。发病原因不明,患者无遗传缺陷,没有全身代谢及内分泌异常。髋关节没有外伤、感染、先天性畸形等病史。多见于50岁以上肥胖型患者。常为多关节受累,发病缓慢,预后较好。发病前有某些病变存在。由于髋部发育不良、髋部骨折脱位、股骨头坏死、类风湿引起,病变进展较快,发病年龄较轻,预后较原发性差。尽管这两种类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有着上述的区别,但到后期这两种类型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都相同。最终结局:关节软骨的丧失和关节畸形。正常关节关节软骨软化、纤维化关节软骨部分脱落,暴露软骨下骨软骨下骨裸露、硬化、囊性变1.疼痛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最初并不严重,在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好转,严重者休息时亦痛。可受寒冷、潮湿的影响而加重。常伴有跛行。疼痛部位可在髋关节前面或侧方或大腿内侧。也可放射至肢体其他部位。2.僵硬:这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另一个主诉。其特点是髋关节僵硬感常出现在清晨起床后或白天在一段时间关节不活动之后,而活动后疼痛减轻,活动度增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僵硬现象与其他疾患所造成的僵硬的一个显著不同点是持续时间短,一般部超过15min。3.功能障碍:严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出现屈曲、外旋和内收畸形。病人采取这样的姿势是因为在这个体位,关节囊最松弛,因而关节容积最大,由于有一定量的关节液,此时关节压力最小。此外,病人常感行走、上下楼梯、由坐起站起困难。如有关节游离体存在,可出现关节交锁症。早期可没有体征。严重时可出现上述畸形征。髋关节前方及内收肌处可有压痛。仔细检查髋关节的活动时,可发现髋关节内旋角度越大,则疼痛越重。这是由于内旋时关节囊容积减少。髋关节畸形较重时,可出现Thomas征阳性。3.功能障碍:严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出现屈曲、外旋和内收畸形。病人采取这样的姿势是因为在这个体位,关节囊最松弛,因而关节容积最大,由于有一定量的关节液,此时关节压力最小。此外,病人常感行走。上下楼梯,由坐起站起困难。如有关节游离体存在,可出现关节交锁症。1.非手术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物、减少关节活动、减轻体重、理疗、使用手杖。2.手术治疗:其他治疗无效时髋关节固定术,即髋关节融合术;截骨术,改变髋关节负重区,调整力线,减轻疼痛;髋关节镜手术髋关节置换术1、评估:病史评估患者髋关节相关的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的神志、意识、生命体征评估髋关节有无肿胀、疼痛、无力、活动受限等症状、臀部肌肉、股四头肌是否萎缩等体征2、心理护理:3、积极控制并存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4、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指导病人作股四头肌等长舒缩活动、踝泵运动及臀肌收缩练习。4、皮肤准备。5、指导病人练习床上使用便盆、尿壶,避免术后因不习惯而引起排便困难。6、术前6—8小时禁食水,备血。7、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1、全麻术后护理常规:2、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用冰袋至于切口处间断冰敷6h,注意预防冻伤。3、观察术后伤口渗出及引流情况,保持负压引流通畅,记录引流的颜色、性质、量。4、体位:丁字鞋固定,外展中立位,两腿之间用三角形枕间隔,防止患肢内收引起髋关节脱位。轴线翻身法;翻身时髋关节屈曲角度小于90度,保持轻度外展中立位,防止患肢内收、内旋。5、严密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及局部有无红肿等切口感染迹象,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避免污染。6、术后嘱患者多饮水,如无恶心呕吐及早开始进食,从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7、并发症的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假体脱位。1.练习股四头肌的等长舒缩及踝泵运动:每天多次,每次5-20分钟,以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萎缩和关节僵硬。锻炼前后注意评估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