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 救赎 希望 ——关于《追风筝的人》的思考 第一次看到《追风筝的人》是在亚马逊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它曾经连续十几个月位于排行榜第一的宝座,伴随而来的还有《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世界主流媒体对于本书的一致好评。但在当时我对畅销小说的认识是像是西德尼希尔顿所做的《假如明天来临》这种类型的通俗小说,重情节而轻反思。而当我真正读完卡勒德·胡赛尼所著的这本《追风筝的人》时,已完全改变了以前的认识,被作者笔下所流露出的悲悯所感动,似乎此刻我就是哈桑,是一位受尽苦难的阿富汗人。 一篇短短五千字的文章是难以概括这部伟大的小说的,甚至无法就其 某 一部分 进 行评述 ,因 为 作者要 表 达 的东 西太 多 了,有令 人潸 然 泪 下的忠 贞 友 谊 ,有背叛 ,有死 亡 ,更 有救赎,而始 终 穿 插 其 中 的是几十年 来发 生 在阿富汗人身 上的无尽苦难…. 《追风筝的人》从 大的结 构 上来说可 以分 为 三 个部分 即 在阿富汗的童 年 时光 ,逃 离 阿富汗及 之 后 在美 国 的生 活 和 最 后 的重返 阿富汗,而作者行文的一条 主线 是小说主人公 阿米 尔与 仆 人哈桑的友 谊 及 阿米 尔的内 疚 与 自 责 。 1978 年 的阿富汗喀 布 尔,繁 华的集 市 、 成 群 的羊 群 、 嬉 闹 的儿 童 …..一只蓝 风筝躺 在天空 上,贪 婪 地 吮 吸 着 鲜 美 的空 气 ,一年 一度 的斗 风筝比 赛就要 开 始了,当地 儿 童 流行的玩 法是自 己 的风筝骤 升 急 降 用 韧 劲 切 断 其 他 风筝的线 ,切 断风筝多 者为 胜 ,这算 得 上是孩 子 们 在这个存 在着 阶 级 的地 方 最 公 平 的游 戏 了。 主人公 阿米 尔是阿富汗富商 的儿 子 ,独 生 子 。但玩 伴哈桑是不 幸 的,他 的母亲 在生 下他 几天后 就跟 着 江 湖 艺 人跑 掉 了,身 为 哈扎 拉 人,面 对着 种族 歧 视 ,哈桑忍 受着 好多 ,天生 的兔 唇 ,以及 哈桑的父 亲 阿里 ,常 被人叫 成 吃 人的巴 巴 鲁 ,对于一切 ,他 都 逆 来顺 受。每 天早 上,他 会 为 阿米 尔准 备 早 餐 ,一杯 加 了三 块 方糖 的红 茶 ,烤 好的馕 饼 ,涂 着 甜 果 酱 ,然 后 趁 着 少 爷 在用 早 餐 时,一边 熨 衣 服 ,一边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