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一、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重要概念:美:“美感”、“魅力”、“和谐”艺术:泛指人类的创造活动,并且根据耗费体力的程度来辨别高下,轻则自由。摹仿:最初意义为宗教祭祀活动中激情的表达,后来德谟克利特将其称为摹仿自然,亚里士多德后为借鉴古人。净化(宣泄):通过歌舞乐将内心的激情摹仿出来,灵魂得到解脱净化。(亚里士多德)2、前柏拉图时代的美学和文论毕达哥拉斯学派:时间及政治主张:公元前六世纪兴起,主掌智慧与权力应当合一。主要观点:数即宇宙,万物的起源是一,强调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描述的精确性。道德目的:将世界化为数字的秩序。以和谐的比例安排生活达到净化。(第一次出现净化)审美理想:一定比例或者对称(“恰当排列”)——最根本的美学命题。特殊提醒:1、心灵秩序与宇宙秩序的对应产生审美愉悦。2、人类心灵对宇宙和谐的感知能力,成为摹仿成功的原因。赫拉克利特:以一种独立的角度深化了毕达格拉斯学派的和谐说,强调“对立产生和谐”(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解)。“艺术为人的自然。”德谟克利特:摹仿以自然为对象,追随自然,主张“经验”创作论,不强调“神赐灵感”。智者学派:由自然哲学转向人类哲学,强调在主观性相对性感觉的审美体验。普罗塔哥拉斯:美的相对性论述“人是万物的尺度”,没有绝对的美丑。高尔吉亚:西方文论史上第一个讨论“艺术幻觉”问题的人,由于其自身的不可知论,认为艺术只能制造幻觉,或者欺骗。苏格拉底:1、对于美的普遍性认识与探讨,用否定的方式渐进地定义“美”。2、论辩方法:反问(抓住对方谈话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对原以为熟悉的事物一无所知)、归纳(归谬或者证伪,对片面见解的层层否定)、诱导(助产,通过启发和比喻,诱导)、定义(概括性质的说明)。3、目的:揭示真理,探求“善”本身。在社会之中便是道德。“知识即道德,无知即罪恶,道德即幸福”(认识和实用的利己主义——尼采)——典型的功用论。4、美与善的关系:美中必然蕴含着善。5、美的评判:(1)合适的比例,又称为“对称”(2)不和客观比例但是能满足主体的需求(“合式”的起源)小苏格拉底学派:(各个在一定方向上继承发展了苏格拉底的学说)1、麦加拉学派:纯粹思辨角度延伸苏格拉底的善,善不能被感知,也无法被落实。2、库兰尼学派:“善即快乐”,后来走向两个极端,一个将快乐认为是快感获取,一个认为是“没有悲苦”。3、犬儒学派:又回到人间道德,寻求道德在于自...